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制作(古代天干地支纪日法)

admin2024-07-08 20:40:377

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怎么计算的

1、公元前的算法:年干=8-N(N﹤8)或8-N+10(N≧8),N=年号/10的余数=年号个位数。年支=10-N(N﹤10)或10-N+12(N≧10),N=年号/12的余数。例: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:前22的年干=8-2=6=己,前159年的年干=8-9+10=9=壬。

2、计算时,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、用年数除以12,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,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。如2011年:最后一位是1,对应的天干的编号就是“辛”,再用2011除以12得到167余7,对应地支编号为“卯”合起来即2011年为“辛卯”年。

3、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: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,正月是丙寅;遇上乙或庚之年,正月为戊寅;遇上丙或辛之年,正月为庚寅;遇上丁或壬之年,正月为壬寅;遇上戊或癸之年,正月为甲寅。依照正月之干支,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。 例如:2006年为丙戌年,其正月为庚寅,二月为辛卯,三月为壬辰,余类推。

历史干支纪年法是怎么计算的?

公元前的算法:年干=8-N(N﹤8)或8-N+10(N≧8),N=年号/10的余数=年号个位数。年支=10-N(N﹤10)或10-N+12(N≧10),N=年号/12的余数。例: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:前22的年干=8-2=6=己,前159年的年干=8-9+10=9=壬。

公元后的算法:年干=N-3(N﹥3)或N-3+10(N≤3),N=年号/10的余数=年号个位数。年支=N-3(N﹥3)或N-3+12(N≤3),N=年号/12的余数。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,辛8酉10,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。天干按甲到癸的顺序为1~10,地支的顺序按子到亥的顺序为1~12。

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,辛8酉10,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。天干按甲到癸的顺序为1~10,地支的顺序按子到亥的顺序为1~12。公元前的算法:年干=8-N(N﹤8)或8-N+10(N≧8),N=年号除以10的余数=年号个位数。年支=10-N(N10)或10-N+12(N≧10),N=年号除以12的余数。

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?

1、天干地支纪年法,简单讲,就是用十个“天干”与十二个“地支”搭配组合,一共可以组合成60对,60年一轮回。十个天干是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;十二地支是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

2、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:年份数减3,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,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。

3、年的年干=4-3=1=甲,2011年的年干=1-3+10=8=辛。1164年的年支=0-3+12=9=申,2011年的年支=7-3=4=卯。故公元1164年的干支为甲申,2011年的干支为辛卯。

4、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法使用的是“干支”纪年法。“干支”纪年法是用“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”十个天干和“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已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”个十二地支配对纪年。

5、干支纪年法是将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顺序组合起来,用于表示年份。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合成一个循环,共60年,即一个甲子周期。干支纪年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干支纪年时,可以使用天干计算法或地支计算法。具体公式为:- 天干计算法:年份减去3后除以10,余数对应的天干即为该年的天干。

网友评论

热门文章
热评文章
随机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