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十二经络(六条经络)

admin2024-04-06 02:18:308

十二经络走向速记口诀

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:手三阴经从胸走手,手三阳经从手走头,足三阳经从头走足,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。

经渠太渊下鱼际,抵指少商如韭叶。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,二间三间合谷藏,阳溪偏历与温溜,下廉上廉三里长,曲池肘髎迎五里,臂臑肩髃巨骨起,天鼎扶突接禾髎,终以迎香二十止。

十二经络背诵顺口溜如下: 手太阴肺经,中府云门天府聚,侠白尺泽孔最收,列缺经渠太渊停,鱼际少商如韭叶。 手阳明大肠经,商阳二三间合谷,阳溪偏历曲池走,手三里迎香接末,曲池合谷并肩痛。

十二经脉是什么?

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,具有表里经脉相合,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。

它是十二经脉。顺序是:(前肢阴经:太阴肺经,厥阴心包经,少阴心经。前肢阳经:阳明大肠经,少阳三焦经,太阳小肠经。后肢阴经:太阴脾经,厥阴肝经,少阴肾经。后肢阳经:阳明胃经,少阳胆经,太阳膀胱经。

十二经脉: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,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,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‘个腑,因此,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,包括手或足、阴或阳、脏或腑三个部分。

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十二条经脉的合称。又称“十二经”或“十二正经”。包括:手三阴经:手太阴肺经、手少阴心经、手厥阴心包经。手三阳经:手阳明大肠经、手太阳小肠经、手少阳三焦经。

十二经络的主治功效

本经腑穴主治喉、胸、肺病,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。如咳嗽,气喘,少气不足以息,咳血,伤风,胸部胀满,咽喉肿痛,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痛,肩背寒冷、疼痛等证。

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头、项、目、背、腰、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病,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,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。

一:手掌中心 所属经络:手厥阴心包经 效用: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,能增加面部红润,减少皱纹,并能宁心安神,镇静神经。对调理月经,肤色都有一定功效。此外,还有利于心脏健康。

功效:让你皮肤不再干燥。 “万病之源源于血,百病之由由于气。经络通百病消,血液清颜如玉”可见经络疏通是相当重要的。

十二经脉包括

1、十二经脉的名称为:手太阴肺经、手厥阴心包经、手少阴心经、手阳明大肠经、手少阳三焦经、手太阳小肠经、足太阴脾经、足厥阴肝经、足少阴肾经、足阳明胃经、足少阳胆经、足太阳膀胱经。

2、包括:手三阴经:手太阴肺经、手少阴心经、手厥阴心包经手三阳经:手阳明大肠经、手太阳小肠经、手少阳三焦经足三阳经:足阳明胃经、足太阳膀胱经、足少阳胆经足三阴经:足太阴脾经、足少阴肾经、足厥阴肝经。

3、指人身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,包括手阳明、手少阳、手太阳、手太阴、手厥阴、手少阴、足阳明、足少阳、足太阳、足阴、足厥阴、足少阴共十二经脉。十二经脉运行于一身内外,遍布各处,不论是四肢、躯干、内脏无所不到。

4、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,具有表里经脉相合,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。

中医基础理论: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

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,其中阴经属脏络腑,阳经属腑络脏,一脏配一腑,一阴配一阳,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。

表里关系: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。少阳与厥阴为表里。阳明与太阴为表里。是足之阴阳也。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。少阳与心主(手厥阴心包经)为表里。阳明与太阴为表里。

十二经脉有六对表里经,即手足阳明和太阴相表里,手足少阳和厥阴相表里,手足太阳和少阴相表里。相表里的经脉相互属络脏腑,阴经属脏络相表里的腑,阳经属腑络相表里的脏。

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, 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,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,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,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。在治疗 上,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腧穴经常交叉。

十二经脉简介

1、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,具有表里经脉相合,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。

2、人体十二条经脉的合称。又称十二经、十二正经。有阴经、阳经、手经、足经之分。

3、十二经脉是经络理论的重要内容,是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。

4、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,其中阴经属脏络腑,阳经属腑络脏,一脏配一腑,一阴配一阳,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。

5、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,是经络系统的主体,故又称为“正经”。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、阴阳、脏腑三部分组成。

网友评论

热门文章
热评文章
随机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