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计算方法如下:(1)将十大天干、十二地支编号。(2)计算时,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、用年数除以12,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,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。
2、干支纪年 公元1年的干支是辛酉,从公元2年开始,每10年一个周期,60年一个甲子循环。公元年干支的计算方法如下: 求公元后年干支:- 干:取所求年分的个位数 - 支:以所求年分数目除以12,取其余数 然后,以辛酉为起点,按干支顺序依次推出年干和年支(正推)。逆干支顺序而推为反推。
3、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,它将天干和地支相结合。 在干支纪年法中,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配合,每个组合代表一年,60年为一个循环。 天干的计算方法是:将年份减去3,然后除以10,得到的余数即为天干的序号。
4、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 干支纪年法是一种古老的纪年方式,它结合了天干和地支两个系统,每个系统各有十个和十二个符号。计算干支纪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。
干支纪年法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,始于甲子年,循环不息。 干支纪月以地支固定,天干依次与地支组合,如正月为丙寅月,二月为丁卯月,三月为戊辰月。 干支纪日以甲子日开始,每六十天为一个周期。 干支纪时以甲子时开始,地支固定,每小时一个干支组合。
月:正月是由寅开始,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,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;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、二月是丁卯月、三月是戊辰。从甲子月到癸亥月,共六十甲子,刚好五年。日:由甲子日开始,按顺序先后排列,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。
年柱的计算是关键,公元后的年份,末位数减去3(负数加10),得到天干;公元前的年份,末位数加8。然后,根据年份除以12的余数,确定月份的天干地支。年份的划分以立春为起点,而非春节。月份的计算涉及到查表,以公元年数为基础,加上或减去特定数值,找到对应的天干地支。
天干地支的组合与对应关系:天干和地支各有10个和12个,它们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年份、月份和日期。这种组合关系是固定的,也就是说,每年都有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对应。起始年份和起始月份的确定:换算年月日需要先确定一个起始年份和起始月份。
天干算法: 用公元纪年数减3,除以10(不管商数)所得余数,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; 地支算法: 用公元纪年数减3,除以12(不管商数)所得余数,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。
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的天干。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,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。这样,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。干支纪年是将天干和地支进行组合,一共有六十个组合,一组干支代表一年,一共六十年。天干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 。
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的第二种算法:天干算法:用公元纪年数减3,除以10(不管商数)所得余数,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。地支算法:用公元纪年数减3,除以12(不管商数)所得余数,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。天干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。
转换公元纪年到干支纪年的方法如下:以公元纪年尾数确定天干:尾数为1-9对应天干中的1-9,尾数为0则取天干的第0位“庚”;公元后尾数为0或余数为0取“庚”,余数1-9取对应数字。
公元纪年换算为干支纪年的方法是,首先找出公元年份的尾数对应的天干。例如,2017年的尾数是7,对应的天干是丁。 接着,将公元年份除以12,得到的余数对应的地支。例如,2017除以12等于167余1,对应的地支是酉。 因此,公元2017年换算成干支纪年就是丁酉年。
首先,计算公元纪年与公元前4年的差值。 然后,将这个差值除以60。 取余数,这个余数加上1,就得到了干支序数。 最后,对照干支序数表,查找对应的干支纪年。
一.干支纪年法。1.干和支的含义:干支是天干、地支的合称。
天干地支纪年法算法如下:天干地支纪年的口诀是:公元年数先减三,除10余数是天干,基数改用12除,余数便是地支年。以2021年为例,年份减3得基数2018,除以10得余数8,对查天干次序得“辛”,再将基数2018除以12得余数为2,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得“丑”,故2021年为辛丑年。
中国农历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,月,日,时的方法,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,用来作为纪年,纪月,纪日,纪时的代号。把“天干”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,后面配上“地支”中的一个字,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。
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的算法有多种,不同的资料提供的算法有所差异,但本质上是一致的。
1、在我国古代主要用天干地支纪日,此外还曾用来纪月、纪年、纪时等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,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被称为“十天干”,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叫作“十二地支”。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、月、日、时。
2、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,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。其方法为:若遇甲或己的年份,正月是丙寅;遇上乙或庚之年,正月为戊寅;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,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,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。正月之干支知道了,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。
3、干支纪历是一种古老的纪年、纪月、纪日和纪时方法,它使用天干和地支组合来表示时间。天干包括甲、乙、丙、丁等十位,地支包括子、丑、寅、卯等十二位,两者结合形成六十花甲子,每60年一轮回,每个周期对应一个数字的顺序。六十花甲子不仅与数字对应,还与自然数有直接关系。
4、中国农历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,月,日,时的方法,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,用来作为纪年,纪月,纪日,纪时的代号。把“天干”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,后面配上“地支”中的一个字,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。
5、古代的日期是根据干支纪日而算的,算法如下:日柱公式:日干支序数=年数+月数+日期(和大于60,则减60。1月、2月用上一年的年数)注意:1月和2月的各天要用上一年的年数,即未到3月用上一年数。例如求2015年2月28日干支,未到3月,要用2014年数=7,不可用2015年数。
6、例如,汉元二二一八年转换为干支为壬辰年,而汉元前一○八年的干支为丁未年。西历与干支纪年的转换方法相似,只需将年份除以60,余数减去3即得干支序号,序号小于或等于零则加60。例如,2012年是壬辰年,1983年是癸亥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