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干支纪年法简便算法公式: 公元后的年份计算口诀:“公元年改凳数先减三,除10余数是天干,基数改用12除,余数便是地支年”。例如,1911年,年份减3得1908,除以10得8,对应天干为“辛”,除以12得0,对应地支为“亥”,故1911年为辛亥年。
2、方法同上)也就是2004年的地支是“亥”后第九个字即“申”(3)把天干和地支合在一起即2004年的干支纪年是甲申年。
3、- 天干:年份减三后除以10,余数对应天干。- 地支:年份减三后除以12,余数对应地支。例如,公元2011年的干支纪年计算如下:- (2011 - 3) / 10 的余数是8,对应的天干是辛。- (2011 - 3) / 12 的余数是4,对应的地支是卯。- 因此,公元2011年是辛卯年。
4、天干的计算方法是:年份减3,除以10所得的余数。地支的计算方法是:年份减3,除以12所得的余数。例:天干为:(2012-3)÷10=200……9;地支为:(2012-3)÷12=167……5,2012年为壬辰年。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,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。
5、公元前的算法:年干=8-N(N﹤8)或8-N+10(N≧8),N=年号/10的余数=年号个位数。年支=10-N(N﹤10)或10-N+12(N≧10),N=年号/12的余数。例: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:前22的年干=8-2=6=己,前159年的年干=8-9+10=9=壬。
6、公元后的算法:年干=N-3(N﹥3)或N-3+10(N≤3),N=年号/10的余数=年号个位数。年支=N-3(N﹥3)或N-3+12(N≤3),N=年号/12的余数。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,辛8酉10,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。天干按甲到癸的顺序为1~10,地支的顺序按子到亥的顺序为1~12。
1、公元前的算法:年干=8-N(N﹤8)或8-N+10(N≧8),N=年号/10的余数=年号个位数。年支=10-N(N﹤10)或10-N+12(N≧10),N=年号/12的余数。例: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:前22的年干=8-2=6=己,前159年的年干=8-9+10=9=壬。
2、计算时,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、用年数除以12,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,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。如2011年:最后一位是1,对应的天干的编号就是“辛”,再用2011除以12得到167余7,对应地支编号为“卯”合起来即2011年为“辛卯”年。
3、- 干:取所求年分的个位数 - 支:以所求年分数目除以12,取其余数 然后,以辛酉为起点,按干支顺序依次推出年干和年支(正推)。逆干支顺序而推为反推。
4、公历能推算干支历主要基于以下原理:基本对应关系 - 干支纪年以60年为一个周期循环,这60个干支组合依次排列。而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制定的纪年方式,一个回归年大约是362422天。从大的时间跨度来看,二者可以建立起关联。
5、从已知的格里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:年份数减4,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,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。例如:- (1972 - 4)÷ 10 ≡ 8,所以天干是“壬”;- (1972 - 4)÷12 ≡ 0,所以地支是“子”。
6、干支纪年法是一种古老的纪年方式,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。 在公元前的年份计算中,年的天干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得出:年干=8-N,其中N是年份的个位数。如果N小于8,则直接计算;如果N大于或等于8,则需要在计算结果上加10。
计算公元前的干支纪年:- 年干 = 8 - N 或 8 - N + 10,其中 N = 年号除以10的余数,若 N 8 使用前一个公式,若 N ≥ 8 使用后一个公式。
干支纪年法是古代中国特有的纪年方式,其中天干和地支组合起来表示每一个年份。要理解并应用干支纪年法,需要掌握两个关键点:计算天干和计算地支。计算天干时,先用年份减去3,再将结果除以10,计算得到的余数即为所对应的天干。
实际应用中,可以通过计算公元年份来确定对应的干支纪年。以2002年为例,将2002年除以60,得到余数为22,再减去3(因为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),得到19。查阅干支纪年表,第19个干支组合是壬午年,因此2002年是壬午年。了解“十二地支”的实际应用。
要将公元年份转换为干支纪年,可以先将年份除以60,得到的余数即为该年的天干地支序号。然后,根据序号在干支表中查找对应的干支。如果余数小于4,则需要加上60,再进行查找。例如,2002年的干支为壬午年。干支农历纪月法 干支农历纪月法是一种快速推算月份干支的方法。
公元前的算法:年干=8-N(N_8)或8-N+10(N_8),N=年号/10的余数=年号个位数。年支=10-N(N_10)或10-N+12(N_10),N=年号/12的余数。例: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:前22的年干=8-2=6=己,前159年的年干=8-9+10=9=壬。
计算方法如下:(1)将十大天干、十二地支编号。(2)计算时,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、用年数除以12,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,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。
天干的计算方法是:年份减3,除以10所得的余数。地支的计算方法是:年份减3,除以12所得的余数。例:天干为:(2012-3)÷10=200……9;地支为:(2012-3)÷12=167……5,2012年为壬辰年。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,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。
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方式,将天干和地支相结合,形成一个60年的循环周期。 每个干支组合代表一个年份,这一循环被称为一个“甲子循环”。 计算天干的方法是:将年份减去3,然后除以10,取余数。例如,2022年的天干计算为:(2022 - 3) / 10 = .9。
干支纪年法简便算法公式: 公元后的年份计算口诀:“公元年改凳数先减三,除10余数是天干,基数改用12除,余数便是地支年”。例如,1911年,年份减3得1908,除以10得8,对应天干为“辛”,除以12得0,对应地支为“亥”,故1911年为辛亥年。
1、干支纪年法,是指中国纪年历法,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。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。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,周而复始,循环记录,这就是俗称的“干支表”。干支纪年以每年以立春进入下一年。
2、在古代,除了使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外,还有一种非常普遍的纪年方法,那就是“干支纪年法”,它也被称为“甲子”。干支纪年法的原理是,将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搭配。
3、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历法中一种重要的纪年方式,自古代起便一直被使用。干支由天干和地支组成,两者按照特定的顺序相配,形成一个六十年循环的序列,这个序列被称为“干支表”。干支纪年是以每年立春作为新年的开始。
4、年号纪年法以皇帝年号来记录年份,干支纪年法则是通过天干和地支的组合来循环纪年。 年号纪年法由汉武帝首创,每个朝代的每个新君即位时都会改变年号,以此作为新时代的开始。
1、公元前的算法:年干=8-N(N﹤8)或8-N+10(N≧8),N=年号/10的余数=年号个位数。年支=10-N(N﹤10)或10-N+12(N≧10),N=年号/12的余数。例: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:前22的年干=8-2=6=己,前159年的年干=8-9+10=9=壬。
2、- 年干 = 8 - N 或 8 - N + 10(N 是年号的个位数)- 年支 = 10 - N 或 10 - N + 12(N 是年号的个位数)例如,公元前22年的干支计算如下:- 年干 = 8 - 2 = 6 = 己 - 年支 = 10 - 10 + 12 = 12 = 亥 因此,公元前22年的干支是己亥。
3、干支纪年法简便算法公式: 公元后的年份计算口诀:“公元年改凳数先减三,除10余数是天干,基数改用12除,余数便是地支年”。例如,1911年,年份减3得1908,除以10得8,对应天干为“辛”,除以12得0,对应地支为“亥”,故1911年为辛亥年。
4、公元前的干支纪年计算方法是:首先确定天干的数值,如果年份的个位数为N,则天干的数值为8-N或者8-N+10;接着确定地支的数值,如果年份的个位数为N,则地支的数值为10-N或者10-N+12。
5、计算地支的方法是:将年份减去3,然后除以12,取余数。例如,2022年的地支计算为:(2022 - 3) / 12 = .3。 以2022年为例,通过查询天干地支表,可以确定2022年为“壬寅年”。 在计算干支纪年时,需要将公元年份减去3,以与农历年份的起始点相吻合,因为公元4年被定为甲子年。